国家科创园区最新动态
春回大地,万象更新。在中国农科城杨凌,AI小棚、无土栽培植物工厂、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,满满都是“科技范儿”。
智慧农业掀起DeepSeek技术变革
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,搭载多模态感知技术的AI小棚正实时采集温湿度、光照、土壤墒情等数据,联动“风棉水肥药”一体化系统精准调控温室环境。
AI小棚系统基于DeepSeek大模型进行开发,通过本地化部署与动态数据更新,成功构建“感知—认知—决策—执行”闭环框架,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果蔬住进“智能豪宅”
在圣女果栽植区,无土栽培的圣女果仿佛挂在空中的“红灯笼”。这里采用荷兰吊挂式无土栽培模式,种植无限生长型小果番茄。这种栽培模式优势显著,番茄生长势强,抗早衰能力突出,连续结果能力和综合抗逆能力都十分强劲。每串果实数量在12-16粒之间,大小均匀,圆润饱满,备受市场欢迎。
在奶油生菜育苗和种植区域,一套现代化的种植流程映入眼帘:育好的幼苗被放置在传送上带,移栽机精准地将幼苗自动放进种植池,随后依托自动助推单元,种苗从北边缓缓被推至南边……从种植到采收,整个过程仅需30天,全程实现自动化,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走进中东温室棚内,一排排基质袋里的玫瑰花茁壮成长,部分枝尖已绽放出色彩鲜丽的花朵,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,令人陶醉。这里的玫瑰花采用无土栽培模式,生长在基质袋中,生态环保、清洁无污染。同时,园区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,实现了节水、省肥、高产的目标。此外,物联网控制系统的应用,可自动控制水、肥、温度、光照、湿度等环境条件,为玫瑰花生长提供了全方位的精准呵护。
耕好现代农业“试验田”
在这片沃土上,不仅有辛勤的农民,还有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师们扎根田野,用科技之笔绘就别样春耕画卷。
在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种加代温室大棚里,科研人员忙着做油菜授粉、杂交育种等工作。为了加快育种进度,通过人工控制温度、湿度和光照,每年能完成3个到4个生育周期,可最大程度缩短育种年限。为创制种质资源、加代选育新材料、测配新组合,科研人员持续进行田间性状观察记载、单株选择、挂牌套袋,用镊子给油菜做“手术”,努力培育高油高抗高产高质油菜新品种。
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试验田里,科研人员正在开展田间调查和记载育种后代材料的苗相、分蘖情况以及有无冻害,为下一步育种工作奠定基础。
大棚果蔬进入春管关键时期,特聘农技员胡荣国等一群“土专家”连日奔走在春耕一线,现场查看苗情、墒情、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,精准指导农户及时合理管理,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。
不误农时,不负春光。在春日的泥土里,种子与科技同时扎根,孕育丰收新希望。
(图片来源:杨凌发布)